- 信息時間:2021-07-27 16:45
- 瀏覽次數:
百年征程,初心永恒。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江蘇省檔案館組織拍攝了《 光耀史冊——中國共產黨在江蘇》百集紅色珍檔微紀錄片。由來自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的100位“紅色檔案守護人”,講述紅色檔案背后的故事,充分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江蘇大地的浴血奮戰史、艱苦創業史、改革創新史,展示中國共產黨在江蘇一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和奮斗實踐。
請看第三集:總想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
大家好,我是江蘇省檔案館的紅色珍檔守護人王麗娜。今天我要講解的紅色珍檔是發表在《新青年》雜志上的《國際歌》。這是《國際歌》最早的中文版詞曲,他的翻譯者,就是瞿秋白。
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江蘇常州人。五四運動后,他以《晨報》《時事新報》特派記者的身份前往蘇俄。1921年5月,經同鄉張太雷介紹,加入俄共黨組織。192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回國后,瞿秋白全身心地投入到黨的建設和共產主義理念的宣傳中,在黨內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1923年6月,瞿秋白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的危急歷史關頭,瞿秋白主持召開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上通過了由他起草的《告全黨黨員書》,他強調中國共產黨今后的任務是“要以我們的軍隊來發展土地革命”,給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瞿秋白還起草了中共歷史上第一份關于黨的重要文件和檔案資料管理工作的規定——《文件處置辦法》。他說“一份入庫,備交將來”。這對保護和管理黨的珍貴歷史文獻和后來的檔案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不幸在福建長汀被捕,同年6月18日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6歲,他卻用自己短暫的年華寫就了壯麗不朽的篇章。感懷先烈,人們總會想起他的名言——“總想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