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1-07-27 09:18
- 瀏覽次數: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是歷史的記載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江蘇省檔案館與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系列短視頻《紅色珍檔》正在播出。
車橋戰役
1944年初,曾經有一場發生在江蘇淮安的戰役,被稱為抗日戰爭時期華中反攻的揭幕之戰:它就是車橋戰役。
77年后的今天,我們通過珍藏的檔案,一起去了解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1944年3月16日,《蘇中報》,一則嘉獎令尤為醒目。
嘉獎令由時任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副軍長張云逸等人發出,原文寫到:粟師長、葉副師長暨全體指戰員:車橋之役,連戰皆捷,斬獲奇巨,發揮了我第一師部隊歷來英勇果敢的作戰精神,首創了華中生俘日寇之新紀錄。
文中所說到的“車橋”,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淮安市車橋鎮。
1943年春,日偽軍大舉掃蕩,國民黨軍不戰自潰。幾十個村鎮,數十萬同胞淪于日軍鐵蹄之下。
日軍盤踞于此,構筑了50多個交錯呼應的火力據點,并叫囂:車橋防御固若金湯,新四軍若打下車橋,日軍則自動退出華中。
車橋鎮車橋戰役紀念廣場辦公室副主任曹曉平:千年古鎮車橋,在歷史上是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所以日寇來了以后,占領車橋,將我們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個根據地分割開來。要將四個根據地連成一片,就必須要拿下車橋,拔掉這根釘子。
“不打無準備之仗”。1943年9月,時任新四軍一師師長的粟裕,帶領偵查人員深入敵占區,了解情況。并于1944年2月,確定了作戰方案:集中5個團兵力組成3個縱隊,采取攻點打援戰法。也就是以一個縱隊奪取車橋,兩個縱隊在外圍準備殲滅增援的敵人。
1944年3月5日凌晨一時五十分,戰役打響。
粟裕在1976年給中共淮安縣車橋人民公社委員會的回信中,簡潔而生動地描述了車橋戰役的經過。
首先進攻車橋據點,我軍以迅猛動作,泅越外壕,突破土圩,分割包圍敵碉堡群。
最難突破的土圩在東北角。面對負隅頑抗的敵人,三連勇士陳福田,腰上掛滿手榴彈,爬上碉堡。
原新四軍一師七團參謀長俞炳輝:陳福田就用圓鎬來耙,耙了的時候敵人倒打槍,陳福田同志拿了很多手榴彈打下去,最后把敵人壓到最底層,這么一打以后敵人最后就投降了。
車橋這個馬蜂窩一捅,附近淮陰、淮安等地日偽軍紛紛來援,這正中粟裕下懷。我軍采取地雷、火攻、白刃戰等戰術,痛殲援敵。
原新四軍一師一團二營六連指導員束恂:戰士就拿著手榴彈,就朝日本鬼子頭上打了,打他的頭,有的戰士扛著子彈箱子,子彈箱子就這么打上去,這樣子鬼子就被我們拼垮了。
敵傷亡慘重,向韓莊東北突圍,在蘆葦蕩邊被我切成三段,大部就殲。7日,車橋殘敵狼狽逃竄,戰役勝利結束。
車橋戰役,共殲滅日軍465人,偽軍438人,生俘日軍官兵24人,是抗戰以來新四軍在華中地區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戰役。
江蘇省淮安市原淮安區黨史辦主任劉國璋:車橋戰役的意義,第一個就是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軍屯墾、清鄉的計劃,華中地區揭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
戰爭遠去、硝煙散盡,但英雄不朽、精神長存。牢記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前進的路上,或許會有荊棘;偉大的抗戰精神,必將永遠激勵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銘記百年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珍檔》帶您重溫光輝歲月
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