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0-07-06 10:50
- 瀏覽次數:
【編者按】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江蘇省檔案館在江蘇省委網信辦指導下,與江蘇省委黨史工辦、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共同推出“九九為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大型全媒體行動。
第五期微紀錄片《詩與遠方》,走進江蘇省檔案館、淮安市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和新安小學進行拍攝,在此鳴謝淮安市檔案館的大力支持!讓我們一起在激昂的《新安旅行團團歌》聲中回味80年前,由一批少年兒童組成的“游學天團”是怎樣踐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學理念!
祝每一位小朋友、大朋友兒童節快樂!
點擊播放視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80多年前,有一批少年兒童踏上旅程,他們邊學邊走,宣傳抗日救亡,行程達數萬里,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著名少兒革命團體:新安旅行團(以下簡稱新旅)。
一群文藝大腕甘為一群孩子當配角
在江蘇省檔案館館藏的6544張黑膠唱片中,新安旅行團的唱片一共有6張。
江蘇省檔案館周彤博士告訴記者:“都是新旅自己灌制的。其中2張上海百代公司唱片灌制于1937年;另外4張上海大中華唱片廠唱片灌制于1949年,這也是上海解放后最早發行的一批唱片。”周彤博士拿起其中一張1937年的唱片向記者展示,“這首《新安旅行團團歌》,作詞是大名鼎鼎的田漢,作曲是著名的革命音樂家張曙,和聲指揮是冼星海,可以說是云集了當時的大腕。但演唱者才是真正的主角,一群小小少年唱著自己的團歌。歌曲錄制時采用小軍鼓伴奏,鏗鏘有力的節奏,伴隨著孩子們稚氣卻又略顯成熟的聲音,傳遞出了孩子們令人振奮的情緒。”
新安旅行團團歌 |
事實上,許多革命藝術家,如田漢、洪深、冼星海、呂驥、張曙、蔡楚生、賀綠汀等都給予過新旅具體而有力的幫助、指導。這讓人不禁好奇,新旅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團體?
田漢 |
洪深 |
冼星海 |
呂驥 |
幾個“基本學生”開啟“游學天團”的旅程
新安旅行團的母校是淮安新安小學。1929年6月6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應安徽同鄉的要求,派了他的三位學生在淮安河下鎮創辦了新安小學,并兼任校長。
據新旅首批團員之一、原化工部橡膠工業設計院黨委書記、現年98歲的曹維東老先生回憶,新安小學有兩種學生:走讀生和基本學生。走讀生是附近貧困農民、漁民和小商販的孩子,來校學習文化知識,回家參加生產勞動,不收學費。基本學生全部免費,住校學習與勞動,自己管理自己,老師負責指導。他本人就是個基本生。
1930年4月,曉莊師范的師生因開展反帝活動,遭到南京國民政府查封,陶行知被通緝流亡日本。他的學生汪達之臨危受命,接任新安小學校長。曹維東老先生至今仍記得與汪達之的第一次見面:汪達之帶領學生在河里割蒲草,同學們不叫他“汪校長”、“汪老師”,而是叫他“汪爸爸”。
汪達之
為了更好地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思想,1933年10月22日,汪達之創造性地將新安小學7名基本學生(最大的17歲,最小的12歲)組成“新安兒童旅行團”,到上海、鎮江等地做了為期54天的修學旅行,在當時的教育界、輿論界引起了轟動。陶行知為此賦詩:“一群小光棍,點點有七根。小的十二歲,大的未結婚。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誰說小孩小,劃分新時代”。
7名基本學生組成的“新安旅行團” |
這次“試旅行”的成功,讓汪達之深受啟發和鼓舞。1935年10月10日,他將14名基本學生(最小的12歲,最大的20歲)正式組成了“新安旅行團”(新旅),并親任顧問,他們從淮安西門外古運河碼頭,登上南下的小輪船,在抗日烽火中開始了全國游學。
首批新安旅行團團員情況一覽 |
17年行程5萬里組織18萬兒童團
“從1935年到1952年,17年里,前后團員達600余人,行程5萬多里,遍及22個省市區。”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館長顧學讓告訴記者,華東滬杭地區這算近的,最遠到過大西北,新旅每到一個地方,都會開展救國宣傳活動,被譽為“中國少年兒童的一面旗幟”。
1938年春,徐志貫等三名新旅團員骨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在團內秘密建立黨支部。同年6月底,新旅來到了抗戰重鎮武漢。他們演講、唱歌、寫標語,開展大量的宣傳保衛武漢的活動,積極動員民眾支持前線。直到軍民大撤退時,汪達之還帶著團員們一直堅持到最后。
1938年春,三名新旅團員骨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新安旅行團團員前往演出途中 |
陶行知后來賦詩贊揚“人從武漢撤,他在武漢干。一群小好漢,保衛大武漢”。
周恩來一直關心新旅,他曾在1939年5月到桂林東江鎮小學的新旅駐地,看望孩子們。在那時新旅團員隊伍已經擴大到100多人了。
“皖南事變”后,新旅轉移到蘇北抗日革命根據地,在阜寧、鹽城、淮安等7個縣組織起了18萬名兒童團員。新旅團員、原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著名油畫家陳其老先生在接受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從小就很向往加入新旅,并在1942年終于夢想成真成為了新旅的正式一員,“我進了新旅,呆了三個月,三個月我是做什么工作呢?動員組織兒童團。”新旅團員們帶領少年兒童唱歌跳舞演戲,編輯出版少年兒童刊物,生動活潑的宣傳工作受到了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領導同志的贊揚。
新安旅行團編輯出版的《兒童生活》、《華中少年》 |
1946年,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信鼓勵他們“努力工作,繼續前進,爭取民主中國的勝利”。
毛澤東同志寫給新安旅行團的親筆信 |
1952年5月,新旅完成了歷史使命,和其他幾個宣傳團體合組為上海歌舞劇院。淮安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淮安新旅文化研究者祁宏感慨:“17年,很了不起了。新旅為什么有這么強的生命力,這么大的影響力?我想第一位的原因肯定是因為有黨的領導。第二位原因,和汪達之個人的影響力和魅力也有很大的關系。”
敢為小先生、能做小主人、爭當小好漢
“敵人在轟炸,我們在上課”,這是1939年新旅團員王德威用牛皮膠水拌紅土,在桂林附近七星巖巖洞的石壁上書寫的標語,反映了新旅團員們不論在多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夠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學習。
敵人在轟炸,我們在上課 |
“除了開展日常的宣傳活動,團員們的學習并沒有拉下。”新旅紀念館館長顧學讓向記者介紹,主要是你教我我教你,互助學習。
在艱苦的戰斗環境中,新旅團員們堅持勤奮學習 |
淮安新安小學本部校區校長王小鳴認為,新旅不僅是一個少年兒童革命團體,還是一個杰出的教育團體。新旅以獨特的“小先生制”和“民主生活會”的方式,培養出一大批人才。“有人開玩笑說,孔子弟子3000,只有72賢,但是我們新安旅行團,據不完全統計,600多名團員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比較杰出的有200多名。應該說新安旅行團這所大的這個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人才。”顧學讓說起杰出團員名單時如數家珍:
原化工部橡膠工業設計院黨委書記曹維東、原廣東省高教黨委書記、《光明日報》原總編輯姚錫華、原中國核潛艇研究室主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發射實驗技術協調組長錢凌白、全國婦聯第四屆副主席關建、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中國第一枚油畫郵票的作者彭彬、原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陳其、舞蹈家舒巧……
記者從淮安新安小學本部校區了解到,新的歷史時期,該校借鑒新旅成功的育人方式,著力構建“敢為小先生、能做小主人、爭當小好漢”的“三小”育人體系。“一群小好漢,是陶行知對新旅的贊譽,也是我們新時代培養學生的目標。”王一鳴強調,就是要會閱讀、善思考、能自主、有擔當。
新安小學本部校區 |
“外公與汪達之是故交、本人從事淮安歷史研究的祁宏,對新安小學、新安旅行團,一直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坦言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在八十年多前,有這樣一批孩子,曾有這樣的壯舉,而且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都結合在一起。“如果說對我們今天的孩子有什么啟示,我希望他們能更多的放下電子產品,走入自然界當中去,走入到社會當中去,去思考一些問題,去做一些事情。”
作 者:景潔 朱鼎兆
編 輯:李 揚
責任編輯:黃 凱
文章來源:江蘇檔案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