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0-10-13 15:40
- 瀏覽次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伴隨著扶貧奔小康的偉大進程,檔案記錄了中華民族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
江蘇省檔案館聯合江蘇省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共同推出“檔案見證小康路——江蘇系列扶貧紀實報告”,旨在以檔案為主線,通過視頻、文字、圖片串聯起全省各地精彩的扶貧故事,留存扶貧攻堅的“江蘇記憶”!
請看《趙亞夫眼中的小康路》(第二集),在此鳴謝鎮江市檔案館、鎮江市扶貧辦、句容市檔案館、句容市扶貧辦對視頻拍攝給予的大力支持!
點擊播放視頻
戴莊,地處茅山革命老區,群山環繞。
閉塞的環境,一度讓這里成為鎮江最窮的村莊之一。2003年之前,村民人均純收入還不足3000元。
貧困,如大山圍困,如重石壓心。
正當村民苦苦尋找脫貧之路時,趙亞夫來了。
01
1961年,20歲的趙亞夫從宜興農林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鎮江市農科所工作。從此,他便扎根于農村大地,幾十年如一日,幫助農民致富。
趙亞夫學習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幾十年間,趙亞夫先后引進100多項新技術,推廣科研成果30多項,編寫農民科技讀物百萬字;每年免費為農民上輔導課100多場,培訓農民30萬人次;手把手培養出10多名全國、省、市勞模,組建了江蘇省一流的農業科技服務團隊。
一個個品種被引進推廣,一個個難題被攻克破解,農村增收渠道越來越寬。不知何時起,茅山老區開始流傳這樣一句話:“要致富,找亞夫,找亞夫,準能富。”
2001年,趙亞夫退休了。在與鎮江市領導交流時,他提出希望以一個志愿者的身份前往戴莊村,“看看怎么樣能夠在那里實現“兩個率先”,就是率先小康和率先現代化。”
02
趙亞夫來到戴莊后,先進行了實地考察,“當時,我們發現戴莊的生態條件很好,工業污染少,很適合發展有機農業。”趙亞夫說。
趙亞夫最先推廣的是有機稻和有機桃時,水田種稻,坡崗種桃。
對此,農民們卻是將信將疑,不愿輕易嘗試。
最后,在趙亞夫的再三保證下,才有少數村民進行了試種。2004年,戴莊的有機桃1斤賣到8元錢,大米1斤也賣到了8元錢。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從那以后,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了有機種植。
在趙亞夫的要求下,戴莊全村禁用化肥、農藥,選抗病良種,施醋糟肥田,撒米糠除草,靠蛇、鳥驅蟲。
據趙亞夫介紹,目前,戴莊已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動植物、微生物”“經濟林果+草+畜禽”和“稻+草+畜禽”的三大農業生態系統。
十多年來,戴莊的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極大發展,近年來先后出現獼猴、野生娃娃魚等珍貴生物。根據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研究所調查,戴莊村夏季能找到10綱31目130種動物。
03
2006年,在趙亞夫的指導下,戴莊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個綜合型社區農業合作社——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
以黨建為引領,從農產品的種植到銷售,合作社全程為農民提供服務。很快,村里最后的20多個貧困戶都在合作社的幫助下,實現全部脫貧。
窮山惡水的貧困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
2010年,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示范社。2011年,趙亞夫制定了《2011—2015年戴莊村有機農業發展規劃》,戴莊村成為一個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范例,“戴莊經驗”在全省廣泛推廣。
2018年5月,亞夫團隊工作室成立,趙亞夫親自擔任總顧問,33名專家參與,為句容市100多個合作社、45萬農民提供技術支持。
農民特產信息網店鋪用戶培訓班
2018年戴莊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萬元,村集體收入200萬元。
04
在趙亞夫“以農富農”的道路上,戴莊村并非個例,“葡萄小鎮”丁莊,“江中翡翠”世業洲……在鎮江大地,趙亞夫不斷兌現著“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錚錚諾言。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在明蘭家庭農場的草莓大棚里與趙亞夫親切交談,不僅充分肯定了趙亞夫多年服務農民、推廣現代高效農業的辛勤努力,而且稱贊“現代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求鎮江一定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
丁莊葡萄小鎮
“江中翡翠”世業洲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事實上,總書記與趙亞夫的互動可以追溯到更遠。2013年初,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曾向江蘇代表團提出一個命題:如何不完全依靠國家補貼,也能夠讓農民富起來?
趙亞夫以土地為答卷,把小康之路的答案寫在了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