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文生活日記》正式出版
- 信息時間:2016-10-09 18:16
- 瀏覽次數:
近日,歷時近兩年的努力,由句容市檔案館編印的《高彥文生活日記》正式出版。
高彥文,生于1915年,卒于1998年,江蘇句容人,年青時的高彥文是個熱血、有理想抱負的愛國青年。盧溝橋事件后,抗戰全面爆發,他攜妻子和表弟,離開句容開始流亡生活。流亡之初,入伍參加對日作戰,拼殺負傷,死里逃生。轉到國民黨地方政府工作后,又親身經歷了日寇飛機的轟炸,親眼目睹了無辜的百姓慘死在轟炸中。他時刻關注著各地抗日戰事的發展,把刊載有世界反法西斯、中國抗戰、地方淪陷的戰事,日寇在家鄉江蘇句容境內犯下的血腥慘案和新四軍在句容抗日等情況的報刊、電文上的報道剪貼或摘抄于日記里。可以說,日記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又一鐵證。
1947年,高彥文帶著心愛的日記,與妻兒離開江西,遷回了句容老家。因外出工作不方便攜帶,日記便存放在家中,一直由妻子保管。1949年,隨著國民黨戰敗,34歲的高彥文來不及告別妻兒老小,孑身一人赴臺灣,從此兩岸相隔、音信杳無,凝結其青年時代記憶的日記也永遠留在了家鄉。幾經周折,日記于七十年代末收藏于我館。共23卷,近50萬字,自民國二十五年二月始至三十五年十月止(1936.2-1946.10),毛筆或鋼筆豎排繁體手書。
時光荏苒,日記已在檔架中靜躺了近四十年。本著“發掘歷史、傳承文化、啟迪后人”的檔案開發宗旨,我館專門組織力量對日記進行了系統的譯讀和整理。歷時兩載,《高彥文生活日記》終告出版。由于戰亂、“土改”、“文革”等歷史原因,日記入館收藏前已有不同程度的殘缺,部分內容無從查考,稍顯缺憾。為尊重歷史,尊重原作,我館在整理編印中只進行了極少量必要的刪改,基本保持了日記的原汁原味。
日記的出版是我館民國檔案開發工作的一項標志性成果,也是兩岸一家親、血脈相連的生動寫照。